以“方正匀称”为基调——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部分高清单字欣赏
文◎赵磊
小知识
《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》(简称《多宝塔碑》)作为颜真卿存世最早的楷书碑刻,完成于唐天宝十一载(752年),由岑勋撰文、徐浩题额、史华刻石,现藏西安碑林。
此碑的创作正值盛唐文化鼎盛期,亦是颜真卿仕途受挫却艺术探索活跃的阶段。碑文记载楚金禅师建塔事迹,兼具宗教叙事与书法艺术的复合价值,其诞生不仅标志着颜体楷书的初步成型,更折射出唐代“尚法”书风的技术规范与审美转向。
从书法史脉络观之,《多宝塔碑》处于初唐瘦硬书风向盛唐丰腴风格过渡的节点。初唐欧阳询、褚遂良的“法度森严”仍为主导,而玄宗推崇的《石台孝经》已显雍容之态。颜真卿在此背景下,既承袭家学(颜氏一族自颜之推始重儒学与书道),又受时风熏染,通过此碑展现出对传统技法的突破性探索。
《多宝塔碑》的结字以“方正匀称”为基调,但并非机械对称,而是通过微妙调整实现视觉平衡。
作为早期颜体代表作,《多宝塔碑》的笔法兼具法度与个性,呈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特征。
横竖对比的强化,横画细劲,竖画粗壮,且一些竖笔常带弧度。这种对比不仅增强字形张力,更通过笔势的曲直变化打破刻板印象,为后期“雄浑宽博”风格埋下伏笔。
起笔多露锋入,收笔则以回锋顿挫为主,如长横末端作“垂露”状,短横则顺势。捺画的处理尤为典型,早期捺脚上扬(如“之”字等),尚未形成晚期“雁尾”式重按,体现出技法演进中的实验性。“外方内圆”的处理既保留初唐遗韵,又显露出颜体特有的筋骨兼容之美。
相较于晚年《颜勤礼碑》的浑厚苍劲,《多宝塔碑》更注重法度传承。其技法,既符合唐代科举“楷法遒美”的取士标准,又通过横细竖粗、左轻右重的个性化处理,为“颜体”范式确立根基。
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高清单字欣赏
【更多精彩,敬请期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