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ion Mail正式发布,新一代的AI邮箱
刚刚,Notion Mail 正式发布。目前仅支持 Gmail,且只有 Web 和 macOS 版本,iOS 端即将上线,Android 版本估计得等到下半年。
我拿到 Notion Mail 的内测已经有一段时间,从我的体验上看,它的着重点是通过 AI 来整理收件箱,比如通过 AI 自动给邮件打标签,并创建对应的试图。在邮件中,如果有日程相关的信息,可以连接到 Notion 日历。
还有就是 AI 写邮件,Notion Mail 把这系列功能都集成到了产品中。回复别人邮件时,调出 AI 能力,它可以快速基于上下文信息给到具体的回复,这一点还挺方便。特别是回复英文邮件的情况下。
总体评价的话,Notion Mail 是一款由 AI 驱动的邮箱产品。相比传统邮箱,它并不是简单地在 Gmail 上 “叠加 AI 能力”,而是从底层重新定义了“收件箱”这个概念。在这个 AI 功能泛滥、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年代,Notion Mail 似乎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突破口:它不是让你刷邮件更快,而是想让你彻底换一种方式来看待和整理邮件。
打开 Notion Mail,第一眼的感觉就是——熟悉。它保留了 Notion 一贯的极简风格,界面干净、排布有序,没有 Gmail 那样复杂的菜单和按钮。你可以用 Slash 命令(/)写邮件,用模板快速生成内容,甚至把邮件当作数据库一样“分组、筛选、排序”。
Notion 的核心理念是 “用积木搭建自己的工作流”,而 Notion Mail 也把这种思路应用到了邮箱上。用户不再是被动接受每一封邮件,而是可以主动定义“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收件箱”。
View:不是传统文件夹,是你定制的看法
Notion Mail 最有意思的功能之一是 View(视图)。这并不是简单的分类或标签,而是一个可以自由组合的过滤器系统。
你可以创建一个 “招聘视图”,自动聚合所有与候选人沟通的邮件;也可以设一个 “客户反馈视图”,只看用户的建议和问题;甚至可以搞一个 “旅行计划视图”,把所有机票、酒店、日程邮件整合在一起。
这些 View 会同步回 Gmail 的标签系统,但不会干扰原始邮件结构。你可以像在 Notion 数据库里一样,按人、按主题、按时间自由筛选邮件。收件箱,终于能按自己的方式来运作了。
Auto Label:让 AI 帮你打标签
Notion Mail 的另一个核心能力,是 AI 自动标签(Auto Label)。
当你打开一封邮件,系统会提示你 “是否要自动标记相似邮件”。点击后,AI 会分析邮件内容,不只是看发件人或标题,而是理解邮件里面的内容,比如“这是一个发票”、“这是一个面试确认”、“这是客户反馈”。
你可以用类似 ChatGPT 的方式告诉它:“帮我把所有关于产品设计的邮件分一类”,AI 就会自动识别并打上标签。
而且它的标签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规则,而是会随着你的操作不断进化。你每次调整,AI 都会学一遍,越来越贴近你的习惯。
日历联动:邮件不是孤岛
Notion Mail 不只是一个邮箱,它和 Notion Calendar 也打通了。
比如,有人发来一封 “我们安排个会吧” 的邮件,AI 会自动识别要干什么,调用你的 Notion Calendar,找出空闲时间,生成一个会议邀请草稿。你只需要点一下确认,就能完成会议安排。
Notion 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:它觉得邮件、日历、任务和知识库不应该是四个互不关联的 App,而应该是一套打通的系统,能一起运作,形成闭环。
Notion Mail 的背后,其实是 Notion 去年收购的加密协作平台 Skiff。Skiff 原本就有自己的邮箱产品,而 Notion 团队在此基础上做了大幅重构。Skiff 联合创始人 Jason Ginsberg 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不是在 Gmail 上加了个 AI,而是从邮件协议的底层重新搭建一个可组合的邮箱系统。”
这种“从零重构”的思路,也解释了为什么 Notion Mail 能实现那么多 Gmail 做不到的自定义能力。
你可能好奇:Notion Mail 和 Gmail 有什么本质区别?
简单说,Gmail 是一个 “收件箱 + 搜索 +分类” 的系统,而 Notion Mail 是一个 “数据库 + AI + 视图” 的系统。
前者是信息流,后者是知识结构。
Gmail 的智能标签、自动回复、会议建议,其实也用了很多 AI 能力,但它的本质还是 “你来适应系统”。而 Notion Mail 的逻辑是 “系统来适应你”。
Notion Mail 让我第一次觉得,收件箱是可以被我定义的。